在乞食中修行—佛经关于乞食的句子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21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乞食,是佛教修行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在佛经中,有许多关于乞食的句子,这些句子不仅是佛++修行的指导,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准则。
佛经中关于乞食的句子
(一)《增一阿含经》
“诸比丘!于汝意云何?若优婆塞、优婆夷晨朝着衣持钵,入村乞食,时彼优婆塞、优婆夷为活命故,行乞食已,还至本处,收举衣钵,澡洗手足,以尼师檀着于肩上,至空闲处,端身正坐,思惟善法。”
(二)《佛说盂兰盆经》
“是佛++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三)《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四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四)《佛遗教经》
“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丘亦尔,受人供养,取自除恼,无得多求,坏其善心,譬如智者,筹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过分,以竭其力。”
乞食的意义
- 培养平等心:在乞食的过程中,出家人会与不同的人接触,包括富人和穷人,这种接触可以帮助出家人消除对贫富、贵贱的分别心,培养平等心。
- 培养慈悲心:出家人通过乞食,可以体会到众生的苦难,从而激发起慈悲心,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 培养感恩心:出家人通过乞食,可以感恩施主的施舍,培养感恩心。
- 培养知足心:出家人通过乞食,可以体会到知足常乐的道理,培养知足心。
- 培养修行心:乞食是出家人修行的一种方式,通过乞食,可以磨练出家人的意志,培养出家人的修行心。
乞食的注意事项
-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出家人在乞食时,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避免给施主带来不便。
- 保持恭敬心:出家人在乞食时,应保持恭敬心,不要傲慢自大。
- 语言得体:出家人在乞食时,应注意语言得体,不要使用粗俗的语言。
- 不要强求:出家人在乞食时,不要强求施主施舍,如果施主不愿意施舍,出家人应该尊重施主的意愿。
- 不要贪心:出家人在乞食时,不要贪心,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乞食,不要乞得过多。
佛经中关于乞食的句子,不仅是佛++修行的指导,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准则,通过乞食,我们可以培养平等心、慈悲心、感恩心、知足心和修行心,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我们在乞食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如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保持恭敬心、语言得体、不要强求、不要贪心等,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乞食的意义和注意事项,从而在生活中践行乞食的精神。
| 佛经 | 句子 |
|---|---|
| 《增一阿含经》 | 诸比丘!于汝意云何?若优婆塞、优婆夷晨朝着衣持钵,入村乞食,时彼优婆塞、优婆夷为活命故,行乞食已,还至本处,收举衣钵,澡洗手足,以尼师檀着于肩上,至空闲处,端身正坐,思惟善法。 |
| 《佛说盂兰盆经》 | 是佛++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
| 《佛说八大人觉经》 | 第四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
| 《佛遗教经》 | 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丘亦尔,受人供养,取自除恼,无得多求,坏其善心,譬如智者,筹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过分,以竭其力。 |
The End
发布于:2025-04-11,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