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中加词的用法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22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以下是我从《劝学》中选取的部分加词的用法的句子: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青”“蓝”:名词作形容词,分别表示“靛青”和“蓼蓝”。

  1.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制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

“輮”:通“煣”,名词的使动用法,用火烤使……弯曲。

  1.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变得锋利。

“金”:名词作状语,在磨刀石上。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1.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

“终日”:名词作状语,整天。

  1.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

“利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

  1.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1.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爪牙”:名词作形容词,分别表示“爪子”和“牙齿”。

  1.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1.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六跪”:名词作动词,跪。

  1. 輮使之然也:使它弯曲成为这样的。

“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1.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登上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1.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顺着风呼喊,声音没有变得更加响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

“疾”:形容词作名词,快。

  1.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

“利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

  1.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是《劝学》中加词的用法的句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The End

发布于:2025-04-01,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句子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