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语文点面结合之美,品味独特表达的魅力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16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在语文的浩瀚海洋中,点面结合是一种独具魅力的写作手法,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我们的文字增添了丰富的层次与生动的色彩🎇,点面结合,就是在描写事物时,既要有对整体的概括性描述,展现出事物的全貌和总体特征,又要有对局部的细致刻画,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事物的具体细节,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种手法巧妙地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让读者既能把握全局,又能洞察细微之处,为我们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
点面结合在景物描写中的运用
当我们描绘一处美丽的自然风光时,点面结合能够让这片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比如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写道:“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这段文字中,对于春风的描写就是典型的点面结合。“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对春风整体的感受,给人一种轻柔、温暖的总体印象,属于“面”的描写,而接下来,作者又通过描写风里带来的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等,从不同的角度细致地展现了春风的独特韵味,这是“点”的刻画,这种点面结合的描写,让我们仿佛真的置身于那春风拂面的春日之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美好。
再看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这里先从整体上把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冬天作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没有风声”“响晴”“温晴”的总体特点,这是“面”,然后作者又具体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山和水,如“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通过对小山的细致描写,展现了济南冬天的温暖与舒适,这是“点”,点面结合,使济南冬天的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对这座城市的冬天充满了向往。
点面结合在人物描写中的展现
在刻画人物形象时,点面结合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鲁迅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的描写堪称经典,文章开头对咸亨酒店的环境进行了整体描绘:“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这段对酒店格局和顾客类型的描写是“面”,它为孔乙己的出场搭建了一个生动的社会背景,作者着重描写了孔乙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这里对孔乙己的外貌、语言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是“点”,通过点面结合,一个穷困潦倒、迂腐可笑却又自命清高的读书人的形象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和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又如《变色龙》中,作者契诃夫先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上的整体形象和行为表现:“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这是“面”的描写,展现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氛围,作者通过奥楚蔑洛夫对小狗咬人事件的一系列态度变化的描写,如“‘这是谁家的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等到他,那个++,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叶尔德林,’警官对巡警说,‘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
这些对奥楚蔑洛夫具体语言和神态的描写是“点”,点面结合,生动地塑造了一个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沙皇走狗形象,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点面结合在场面描写中的作用
在描写热闹的场面时,点面结合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场面的宏大与热烈,比如在描写一场运动会时:“运动会开始了,操场上顿时热闹非凡,同学们有的在奔跑,有的在跳跃,有的在呐喊助威,整个操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这是对运动会场面的整体概括,属于“面”的描写。
作者可以具体描写某个运动员的表现:“看,那个参加100米短跑的同学,他像离弦之箭一样冲了出去,眼睛紧紧盯着前方,双臂快速摆动,步伐矫健有力,在他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是“点”的描写,通过点面结合,我们既能感受到运动会整体的热闹氛围,又能清晰地看到个别运动员的精彩瞬间,使整个运动会的场景更加生动、具体,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展开。
再如描写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现场灯光璀璨,舞台上节目精彩纷呈,观众们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有的跟着音乐节奏轻轻哼唱,整个客厅充满了欢声笑语。”这是对晚会场面的总体描述,是“面”,接着可以写某个精彩的节目:“小品《扶不扶》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演员们生动的表演,幽默的台词,让观众们时而捧腹大笑,时而陷入沉思,尤其是那句‘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这是“点”,点面结合,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春节联欢晚会的欢乐与温馨,以及它所传递出的社会正能量。
点面结合是语文写作中一种极为重要且精妙的手法,它能够使我们的文字更加丰富、生动、立体,让读者在阅读中既能把握整体,又能洞察细节,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阅读体验,无论是写景、写人还是写场面,运用点面结合都能为我们的作品增添独特的魅力,让我们的语文表达更加出彩🌟,让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善于运用这一手法,展现语文世界的无穷魅力吧!
发布于:2025-05-31,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